主要用于碳鋼、鑄鐵、粉未冶金等材料的軟氮化處理。的結構簡介: 氮化爐由爐體、氣控柜和電控三部門組成。爐體部門主要由包括爐殼、爐襯采用節(jié)能型超輕質耐火磚、硅鋼鋁纖維與優(yōu)質保溫材料組成復合爐襯,爐罐用高強度耐熱板焊接而成;爐蓋上設有強力攪拌風機,各氣管道接口均采用快速轉換接頭連接使用利便快捷。排氣管上設有一燃燒廢氣裝置和旁接u形壓力計接口;爐蓋上還設有一熱電偶,用以檢測罐內的溫度。爐蓋的超吊靠車間行車進行氣控柜內設置有各種流量計、氣控閥、干燥罐等元件。電控部門主要包括溫控、操縱及氣控三部門。
吹主回保險怎么解決:1.滲氮前的模具必須是先經(jīng)過正火或調質處理過的工件。2.先用汽油和酒精擦洗工件表面,不得有銹斑、油污、臟物存在。3.裝入爐內后,對稱擰緊爐蓋壓緊螺栓。4.將爐罐和爐蓋進水口通入冷卻水進行循環(huán)水冷。爐蓋上管道冷卻水下端為進水,上端為出水,爐罐單獨進水,單獨排水,爐蓋所有水管可按低進高出原則串聯(lián),由一個口進水,一個口排水。5.升溫前應先送氮氣排氣,排氣時流量應比使用時大一倍以上。排氣10分鐘后,將控溫儀表設定到150℃,自動加熱開關撥向開,邊排氣邊加熱150℃保持2h排氣,再將控溫儀表設定到530℃,把氨氣流量調小,保 持爐內正壓,排氣口有較小氣流向上的壓力,當爐溫升到530℃時,恒溫恒流滲氮3-20h,再將氨氣壓力調大一點,讓排氣維持適中壓力,滲氮4-70h, 再將氨氣壓力調小,退氮1-2h,切斷電源,停止加熱,給少量氨氣,使爐內維持正壓,待爐溫降到150℃以下方可停止供氨出爐。
其設備的特點:(1)、氣體氮化爐處理溫度低,時間短,工件變形小。(2)、氣體氮化爐不受鋼種限制,碳鋼、低合金鋼、工模具鋼、不銹鋼、鑄鐵及鐵基粉未冶金材料均可進行軟氮化處理。氣體氮化爐工件經(jīng)軟氮化后的表面硬度與氮化工藝及材料有關。(3)、能顯著地提高工件的疲勞強度、耐磨性和耐腐蝕性。氣體氮化爐在干摩擦條件下還具有抗擦傷和抗咬合等性能。(4)、氣體氮化爐由于軟氮化層不存在脆性相,故氮化層因而具有一定的韌性,不容易剝落。因此,目前氣體氮化爐生產(chǎn)中軟氮化已廣泛應用于模具、量具、刀具(如:高速鋼刀具)等、曲軸、齒輪、氣缸套、機械結構件等耐磨工件的處理。
給大家介紹下熱處理加熱溫度三種現(xiàn)象:1、一般過熱:熱處理加熱溫度過高或在高溫下保溫時間過長,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化稱為過熱。粗大的奧氏體晶粒會導致鋼的強韌性降低,脆性轉變溫度升高,增加淬火時的變形開裂傾向。而導致過熱的原因是爐溫儀表失控或混料(常為不懂工藝發(fā)生的)。過熱組織可經(jīng)退火、正火或多次高溫回火后,在正常情況下重新奧氏化使晶粒細化。 2、斷口遺傳:熱處理有過熱組織的鋼材,重新加熱淬火后,雖能使奧氏體晶粒細化,但有時仍出現(xiàn)粗大顆粒狀斷口。產(chǎn)生斷口遺傳的理論爭議較多,一般認為曾因加熱溫度過高而使MnS之類的雜物溶入奧氏體并富集于晶界面,而冷卻時這些夾雜物又會沿晶界面析出,受沖擊時易沿粗大奧氏體晶界斷裂。 3 粗大組織的遺傳:有粗大馬氏體、貝氏體、魏氏體組織的鋼件重新奧氏化時,以慢速加熱到常規(guī)的淬火溫度,甚至再低一些,其奧氏體晶粒仍然是粗大的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組織遺傳性。要消除粗大組織的遺傳性,可采用中間退火或多次高溫回火處理。
陜西井式球化退火爐滲碳溫度 930℃、滲碳時間 80min,滲碳淬火結 束后,測試了不同部位滲碳層的碳含量和硬度,測試 結果如圖 3 所示。 可以看出, 隨著距表面距離的增 大,碳的質量分數(shù)不斷降低,而硬度呈現(xiàn)出先上升后 下降的趨勢。一般而言,專業(yè)井式球化退火爐鋼中碳含量是決定淬火后馬 氏體硬度的最主要因素,馬氏體中碳含量越高,其硬 度也越大,這是導致鋼淬火后變硬的最主要的因素。 與此同時,由鋼的馬氏體轉變的特點可知,鋼淬火后 不會完全得到馬氏體組織,會有殘余奧氏體的存在。 隨著鋼中碳含量的增大,殘余奧氏體含量增加,從而 降低滲碳層的硬度。兩方面的作用疊加,導致隨著碳 的質量分數(shù)的下降, 硬度呈現(xiàn)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 勢。從圖 3 中可知,距表面距離 0.5mm 時,硬度值達 到最大 862HV,對應的碳含量為 0.78%?,F(xiàn)在我們已經(jīng)知道了我們使用低壓真空滲碳爐的時候影響硬度的原因是什么,那么這樣的話在我們進行使用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方便和便捷了,所以說無論是低壓真空滲碳爐還是其他的產(chǎn)品,我們最好都要了解他的他點和影響因素之后再去進行使用。